初二歷史知識點: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唐朝時,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jié)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1.背景: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
2.目的: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
3.影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制度、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鑒真東渡(向東)
1.地位: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6次東渡日本)
2.貢獻(作用):
在日本傳授佛經(jīng).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內(nèi)的鑒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為一級國寶。
鄭成功收復臺灣
1、歷史上的臺灣:
①三國時:230年孫權派衛(wèi)溫到達夷洲。
②隋朝:隋煬帝派朱寬率船隊到達流求
③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2、西方入侵:17世紀20年代荷蘭、西班牙侵入臺灣,1642年荷蘭獨占臺灣
3、鄭成功收復臺灣:1661年3月鄭成功攻打臺灣,1662年2月,鄭成功以"大明招討大將軍"名義接受荷蘭投降,結束了荷蘭殖民者對臺灣的統(tǒng)治。
4、1683年,清朝將軍施瑯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元朝的大一統(tǒng)
(1)鐵木真:(1162-1227),統(tǒng)一了蒙古,1206年蒙古各部推舉鐵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1227年他在攻滅西夏的前夕病死,其子孫繼續(xù)向西向南擴張,兵鋒最遠到達歐洲多瑙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歐亞的蒙古大汗國。
(2)元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
①127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②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國號為"大元"
③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④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
⑤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流亡政權,統(tǒng)一了全國。
(3)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義性:反對蒙古的掠奪和虐殺,是正義的。
②元朝統(tǒng)一的進步性: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③文天祥的精神: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和高風亮節(jié)等,值得繼承和發(fā)揚。
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風氣盛行。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也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和同為一家”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qū)先后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一、西南──吐蕃(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4、8世紀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jīng)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二、北方──回紇的勃興
1、回紇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
2、8世紀中期,唐玄宗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后來,回紇改名為“回鶻”。
三、東北──靺鞨(“車書本一家”)
1、7世紀末,粟末靺鞨部首領大祚榮統(tǒng)一了周圍各部,建立政權。
2、8世紀前期,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從此,粟末靺鞨政權以“渤海”為號。粟末靺鞨有“海東盛國”之稱。
3、唐朝管理東北邊疆的機構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蒼山洱海間的南詔
1、六詔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詔首領皮羅閣統(tǒng)一六詔,唐玄宗封他為云南王。
民族活動地區(qū)與唐朝的關系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西南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藏族
回紇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維吾爾族
靺鞨東北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滿族
南詔西南唐玄宗封皮羅閣為“云南王”。彝族白族
民族吐蕃回紇靺鞨南詔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一帶色楞河流域東北松花江、黑龍江云南蒼山洱海
生活習俗游牧、農(nóng)耕、紡織和冶鐵水平高崇尚勇敢、作風淳樸驍勇強悍、能歌善舞建筑藝術高超
杰出首領松贊干布懷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與唐關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懷仁可汗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其首領為云南王
對外友好往來
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一、唐與日本的關系──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
2、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chuàng)制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節(jié)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1、方式:
①派遣使節(jié)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
②新羅商人來中國經(jīng)商,新羅物產(chǎn)居唐朝進口首位。
2、表現(xiàn)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與天竺的關系──玄奘西游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fā),前往天竺。回國后,專心翻譯佛經(jīng),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據(jù)所學知識,結合教材內(nèi)容,說說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特點嗎?促使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時期,唐朝的對外交往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特點:
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mào)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
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mào)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因素:
①國家安定統(tǒng)一;
②經(jīng)濟文化繁榮;
③對外開放政策;
④對外交通發(fā)達。
啟示:第一,必須有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zhì),努力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初二成績差還有救。即使學生在初二時成績不佳,通過采取適當?shù)膶W習方法和策略,仍然有機會提高成績并取得進步。學習時應該善于整理歸納,形成立體的思...
初二成績差以后還有希望。初二的學習內(nèi)容是初一的學習內(nèi)容為基礎,成績差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一定要打牢基礎。回歸課本注重教材,將課本...
初二孩子成績出現(xiàn)下降,家長再采取訓斥或棍棒式教育,極易使孩子產(chǎn)生消極情緒,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進而喪失自信心。孩子稚嫩的心理長期受打擊還會...
初二孩子面對的學習壓力是很大的,白天在校園學習了一天,比及放學之后就開始抱著手機打游戲,有時分爸爸媽媽想要阻止孩子打游戲,可是由于初二階段小...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創(chuàng)作的記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
初二成績差還有救。即使學生在初二時成績不佳,通過采取適當?shù)膶W習方法和策略,仍然有機會提高成績并取得進步。學習時應該善于整理歸納,形成立體的思...
初二下學期數(shù)學知識點:一般式:y=ax^2+bx+c(a,b,c為常數(shù),a≠0)。頂點式:y=a(x-h)^2+k[拋物線的頂點P(h,k)...
初二物理學習方法:對于初二物理考試,一般來說,如果滿分是100分,考七八十分是正常的;如果滿分是70分,考50分左右是正常的。這意味著,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