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此句振聾發聵,蒼穹晝夜輪轉不停,君子當如這般,永懷進取之心,不屈不撓,還需厚植品德、包容萬物。又如“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點明超越自我才是真強大,時刻警醒我們于困境咬牙堅持、砥礪奮進。
1.《周易》之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的含義是,天的運行剛健有力,君子應效法天道,不斷前進,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承載萬物。宇宙不停運轉,君子也應像天一樣,積極進取,永不停息。
同時,要有像大地一樣寬廣的胸懷和深厚的品德,能夠包容萬物,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句話強調了人應效法天地,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品德,以實現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
2.老子之言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句話的意義在于,能夠戰勝別人的人只能說明有力量,但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與他人比較,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勝利。然而,真正的強大來自于對自己的認識和超越。只有克服自己的弱點、欲望和恐懼,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實現真正的成長。
3.孟子名句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句話對人們在困境中奮發有著極大的激勵作用。它告訴我們,當上天要把重大的責任賦予一個人時,一定會先讓他經歷各種苦難和挫折。
這些苦難包括心志的磨練、身體的勞累、饑餓和貧困等。通過這些考驗,人們能夠鍛煉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能力,為承擔更大的責任做好準備。在面對困境時,我們不應抱怨和退縮,而應把它看作是成長的機會,勇敢地迎接挑戰,努力奮發,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展現刻苦學習的精神。
孫敬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閉門讀書,從早到晚很少休息。為了防止自己在讀書時打瞌睡,他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用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梁上。
當他讀書疲勞打瞌睡時,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扯痛頭皮,從而使他清醒過來繼續讀書。蘇秦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深,曾到多處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這對他刺激很大。于是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常常讀書到深夜。
當他疲倦想睡覺時,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能使他猛然清醒,繼續堅持讀書。他們的故事組成了“懸梁刺股”這個成語,激勵著后人在學習中要刻苦努力,不畏艱難。
匡衡鑿壁偷光,體現對知識的渴望和自強不息的追求。
匡衡是西漢末年的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他自幼家境貧寒,但刻苦好學。因為家中沒有蠟燭,他便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借著鄰居家的燭光讀書。匡衡對《詩經》的研究頗深,他的詮釋和傳注使這部經典更加通俗易懂,為后人學習和傳承提供了寶貴資料。
在政治方面,匡衡曾擔任過太子少傅、光祿勛等職務,積極為朝廷出謀劃策,主張仁愛寬厚、節儉勤政,為國家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匡衡的鑿壁偷光故事成為激勵后人的典范,展示了一種不畏艱難、追求知識的精神。
古有司馬遷,因李陵之禍受宮刑,仍忍辱負重著《史記》,以筆書寫歷史華章。范仲淹家境貧寒,斷齏畫粥而苦學不輟,終成一代名臣。今有張海迪,高位截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此語彰顯君子應如天體運行般剛健,不斷奮進。孟子亦言:“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困苦中磨礪方可自強。海倫?凱...
自強不息的名人名言摘抄: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追求不息,方顯生命之輝。2、唯有自強,方能不息,如江河奔騰,永不停歇。3、自強不息,非以...
自強不息的名人素材:戚繼光作為一代名將,為捍衛東南沿海各省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倭寇進行了堅決斗爭,成為一位杰出的愛國主義將領和民族英雄。
自強不息的名言:1、奮斗無止境,自強不息方能成就輝煌。2、人生當自強不息,奮斗不止;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3、自強不息,銳意進取,永不停歇...
自強不息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君子自強不息,方能開拓人生新篇章。
自強不息的名人素材:在人生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連貝多芬這樣的世界巨匠,都會遇到這樣的人生...
自強不息的名言: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2、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3、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4、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