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疤”之稱。這條裂谷帶位于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
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該谷寬幾十至二百公里、深達1000~2000米,裂谷的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直達紅海北端,全長約5800公里;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谷,全長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
東非大裂谷的詳細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個點來描述的話,南點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點則遠到蘇丹約旦河,北點則可進入死海。中間有相當多個湖泊、火山群。這條大裂谷帶是一座天然儲水庫,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總共有30多個。
因為這里處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大約3000萬年以前,由于兩個板塊張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陸塊相分離的大陸漂移運動而形成這個裂谷。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斷裂,從而形成裂谷。
由于抬升運動不斷的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巖不斷的涌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巖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總長6400千米。
東非大裂谷是人類文明最古老的發源地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期,在東非大裂谷東支的西側、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韋谷地,發現了具史前人的頭骨化石,據測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萬年,這具頭骨化石被命名東非勇士為“東非人”。
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圖爾卡納湖畔,發掘出一具生代已經有290萬年的頭骨,其牲與現代人十分近似,被認為是已經完成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典型的“能人”。
1975年,在坦桑尼亞與肯尼亞交界處的裂谷地帶,發現了距今已經有350萬年的“能人”遺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燼層中發現了一段延續22米的“能人”足印。這說明,早在350萬年以前,大裂谷地區已經出現能夠直立行走的人,屬于人類最早的成員。
東非大裂谷地區的這一系列考古發現證明,昔日被西方殖民主義者說成的“野蠻、貧窮、落后的非洲”,實際上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是一塊擁有光輝燦爛古代文明的土地。
在人類起源的問題上,有兩個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晚期智人即現代人)的起源。學術界并無太大爭議。對于智人的起源,學術界則存在兩種假說。很多科學家支持“非洲起源說”,即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現代人類的祖先在大約20萬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萬年以內離開非洲,向亞洲和歐洲擴散。還有少數科學家支持“多地區進化說”,認為各大洲人種是由當地的早期人類連續進化而來,即現代人是在歐亞非各自起源。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一系列DNA研究證據為現代人非洲起源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非洲起源說”有一個缺陷:缺乏10萬年前至20萬年前現代人化石的支持。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疤”之稱。這條裂谷帶位于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
形成東非大裂谷的原因是地殼板塊在這里發生張裂運動造成的。地質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
據地質學家考察研究認為,因為東非大裂谷處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大約3000萬年以前,由于兩個板塊張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陸塊相分離的...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前身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
根據中考考試大綱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將知識點分類,?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時間,?確保每個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復習。中考...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
對于初中生來說,選擇合適的語文刷題書對于提高語文成績和應試能力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推薦的語文刷題書,旨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提高解題技巧,并...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聲速: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