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一、嫦娥奔月
傳說后羿射下來天上的九個太陽,為民除害。隨后就娶了美麗善良的嫦娥姑娘,夫妻非常恩愛。有一次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她求了兩顆長生不老的仙丹,回家后交給妻子嫦娥保管。
三天后,后羿率領弟子們進山打獵,他有個叫逢蒙的弟子卻裝病留在家中。原來這個逢蒙是個小人,他偷窺到嫦娥保管的仙丹,想借此機會把仙丹搶走。嫦娥被逼無奈,就拿出兩顆仙丹一口吞了進去,然后身子便輕飄飄地飛出窗口,一直飛到天上,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得知此事,發現逢蒙早已經逃亡,氣得他頓足捶胸,悲痛欲絕,仰天呼喊妻子的名字。朦朧中看到月亮上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便飛一般地朝月亮追去,可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在這天的月亮下面擺設香案,祭拜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二、玉兔搗藥
相傳月亮上除了嫦娥之外,還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人們都稱為“玉兔”。這個玉兔經常拿著一個玉杵跪在地上搗藥,然后做出藥丸,傳說服用此藥丸后可以長生不老。
三、吳剛伐桂
傳說把守南天門的吳剛與月亮上的嫦娥很要好,因為經常去找嫦娥相會,疏于職守,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樹,如果他砍不掉這棵樹,就永遠不要回南天門,更休想與嫦娥相會。
吳剛足足砍了半年,好不容易快要把樹砍光了,玉皇大帝卻派了一只烏鴉,把吳剛掛在樹上的衣服叼走了。當吳剛把衣服追回后,發現被砍下的樹又恢復原來的樣子了。
從此以后,每當吳剛快把樹砍光的時候,烏鴉就會過來,吳剛只要扭頭看它一眼,大樹就又重新恢復原狀,永遠也砍不完。
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3、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蘇軾《念奴嬌·中秋》
5、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6、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2.在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身在異鄉的親人,而異鄉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中的親人。因此,中秋節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3.夜更深了,當月亮在屋檐下再次出現時,它已經換上了一件明亮的白禮服,霎時,光彩照人。月亮變得成熟了,它不再玩耍了,而是一直靜靜地走在我們前面。
4.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游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5.黑色的夜幕漸漸垂下來,布幕上畫著各種各樣,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星星,一眨一眨的。還有些看不大清的、飄飄悠悠的云彩,這些仿佛都是侍衛,在恭候月亮公主的再一次到來。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在每...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1~2年級中秋節古詩: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2、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3、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4、海上生...
描寫中秋節的優美句子:千重山,萬道水,一輪明月系住兩地心;三秋桂,十里荷,百分思念牽出萬點情。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歡歡喜喜慶團圓。中秋將來臨...
關于中秋節的古詩:1、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2、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K軾《中秋見月和子由》3...
關于中秋節的詩句有: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又聞子規啼夜月,...
小學生中秋節古詩:《中秋月》宋:晏殊,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