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維新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1、守舊派勢力強大,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慈禧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到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
2、維新派及光緒皇帝在實施變法上的某些冒進措施。變法一開始,光緒皇帝就因不滿自己的老師、軍機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頂撞,將其開缺回籍。大量裁減冗官,僅京師一地,涉及閑散衙門十多處,失去職務者近萬人,但是又沒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書被阻而一下子罷免六個部長級大員,也操之過急,并且失之過重。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的抵制。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雖然被慈禧太后扼殺了,但也為13年之后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
戊戌變法后,新式文化事業勃興,國內出現辦學熱,創辦新式報刊熱,出版新書熱。戊戌時期,維新派為了對人民進行“啟蒙”,曾提倡白話文和“小說界革命”。維新運動失敗后,白話報刊更多出現,白話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說界革命”外,維新派繼續倡導“詩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學革命”。
百日維新代表人物康無為強調工商立國,鼓舞進展民辦企業、農工商總局等,同時在各省設立分局,寬泛地展開農會。百日維新期間一切的書院、社會、祠廟等...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
百日維新一般指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
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到1898年9月21日結束。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
百日維新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
百日維新一般指戊戌變法,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