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反映社會現實,為國家命運擔憂。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生秉持“仁政愛民”、“兼濟天下”的信念,積極進取,以求為國效力。即使政治失意、生活困頓也不忘濟世。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以詩歌記錄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歷史,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如同一部歷史一樣,尤其是安史之亂所帶來的社會動蕩,在他的詩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他...
杜甫代表作有:《登高》《將赴吳興登樂游原》《春望》《三吏三別》《赤壁》等。《登高》:這是杜甫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之一,詩中通過描寫登高望遠的景色...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
李白和杜甫并稱為“李杜”,后來李商隱和杜牧被后人稱為“小李杜”,為了區分二者,李白和杜甫便改為了“大李杜”。李白和杜甫雖說都是唐朝時期的詩人...
杜甫以詩歌記錄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歷史,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如同一部歷史一樣,尤其是安史之亂所帶來的社會動蕩,在他的詩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他...
杜甫詩歌主要風格是沉郁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郁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樸、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
杜甫到成都后,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當地都督讓其代理公田。杜甫也很開心,每天出門種田,享受田園生活。杜甫關...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