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于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具體含義: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后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類生長。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
處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開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并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數九嚴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口訣如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2024重慶私立高中學校排名:北大附中重慶實驗學校、重慶市巴川中學、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重慶市南岸區長江中學、重慶一中渝北校區、重慶楓葉國際...
如果沒有上完初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拿到初中畢業證:1.可以選擇讀一所職業學校,申請參加春季高考,3+4模式,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完成課程后,可...
其他國家的節日有圣誕節、母親節、父親節、復活節、愚人節等。圣誕節公認的日期是12月25日。圣誕節本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后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具有...
10個十萬是100萬。10萬寫出來是10后面四個0,也就是100000。10個10萬相當于10*100000=1000000=100萬。十進...
初二優秀作文:走過了十四個春夏和秋冬,在許多的困難和挫折,我逐漸長大。回首往事時,我卻驚奇地發現,在我成長的每個故事中,都存在一個溫暖的身影...
紅星照耀中國精彩段落:歷史已經走過70個春秋,紅軍長征的腳步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歲月易老,精神永存。長征精神將永遠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
早讀的記憶力是一天里最好的時段,而利用這段時間早讀能事半功倍,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早上起來神清氣爽,經過一夜的休息,已疲倦的大腦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