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屬于周朝,“春秋”與“戰國”分別屬于兩個歷史階段,它們都屬于歷史上的“東周”。周朝共有將近八百年的歷史,前面兩百多年是西周時期,西周滅亡后,東周存在了五百余年。不過這五百多年,東周天子并不好過,因為東周的天子,已經無法再號令天下諸侯,周室開始衰微。
春秋戰國時期有吳國、越國、晉國、秦國、楚國等朝代。指的是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長江下游地區的姬姓諸侯國,也叫勾吳、工吳、攻吾、大吳、天吳、皇吳。
越國(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處東南揚州之地,是中國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由華夏族在中國東南方建立的諸侯國。
晉國(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為晉。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
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并遂為諸侯。
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社會大變革時期。
春秋時期, 由于生產力的發展, 促使井田制瓦解, 引起奴隸制逐慚瓦解。
戰國時期,在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下,各諸侯國先后變法,使封建制得到確立。
②政治上,呈現諸侯割據稱雄的分裂局面。
春秋以來,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諸侯國為爭奪霸權,不斷進行兼并戰爭,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以后秦滅六國奠定基礎。
③經濟上,社會生產力有很大發展。
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戰國時期, 出現了都江堰、鄭國渠等大型水利工程。
冶鐵和煮鹽為主的手工業很發達, 絲麻織品和漆器等手工藝品很精美。
商業也興盛起來, 臨淄、邯鄲、大梁、郢等發展為新興的封建城市。
④思想文化上,社會轉型,反映在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時間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段...
人才流動有三次大規模流動,三次人才流動方向依次是魏國、齊國、秦國。三次流動同時伴隨著三個國家崛起強盛。戰國初魏文侯率先重用李悝變法,使魏國最...
?在經度濟上:私有土地開始出現,手工業發展,賦稅制度改變,井田制破壞,生產力進步。文化上: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上:王室衰微,權力由上而下...
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并逐漸推廣,耕作方式是鐵犁牛耕。是我國古代農業的最主要生產方式,在黃河流域乃至今甘肅、新疆地區,鐵犁牛耕已普遍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但是東周在戰國...
初中畢業生想獲得大學文憑,可以通過四類方式獲得:成人高考、自學考試、遠程教育和電大(即開放大學)。學信網提供這四種成人學歷證書。但在考試難度...
初中升高中考的科的數量:各地的要求不一樣,一般都有6到7科。語文、數學、英語每門總分120分。物理、化學、政治每門總分100分。有地方把物理...
根據珠海歷年分數線來看,珠海中考至少達到350分以上才能上普通高中,由于中考還未開始,請大家參考2022年珠海市高中錄取分數線:珠海市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