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不努力”的上一句為“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出自《長歌行》,全詩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來葉落、百川東去等鮮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出了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浩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漢漢武帝時期,收集編纂各地漢族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采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代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后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秦婦吟》并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青玉案·元夕賞析:此詞的上半闋主要寫元宵節的夜晚,滿城燈火,眾人狂歡的景象。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
描寫秋雨的詩:憑軒望秋雨,涼入暑衣清。極目鳥頻沒,片時云復輕。沼萍開更斂,山葉動還鳴。楚客秋江上,蕭蕭故國情。溫庭筠《細雨》長安布衣誰比數,...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譯文: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句話的意思如下: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全詩: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少壯不經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書到...
日照香爐生紫煙意思是廬山的香爐峰,在日光的照耀下,水汽蒸騰,呈現出紫色的煙霞,是一種物理的現象,不是化學原理。紫煙的產生只是香爐峰的水受熱在...
“轉朱閣,低綺戶”讀音為qǐ,意思指彩繪雕花的門戶。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