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風俗有:祭祀、喝臘八粥、臘八醋、臘八蒜等,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1、祭祀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2、喝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于佛教。農歷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
3、臘八醋、臘八蒜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八來臨之后,新年也就慢慢來到了。
臘八節的來源主要與佛祖釋迦牟尼的一段傳說有關: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深山修行 ,有一天他跳到河中沐浴過后卻無力爬回岸上。一位叫做蘇耶妲的女性救了他 ,蘇耶妲還給了他一碗用米、栗等熬成的粥 ,佛祖吃后終于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從此,佛門弟子在這一天會向世人布施稀粥。受此影響,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
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飯。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描寫的是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漢高祖劉邦死了之后,呂后亂政。朝中大臣周勃和陳平等人協力掃除了“諸呂”,擁立劉...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描寫的是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出自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登高節、賞菊節、茱萸節、重九節、曬秋節、菊花節、踏秋節、女兒節等,下面是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
九九重陽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它原本有機會成為我國法定節假日之一,但是最終卻并沒有,它與除夕、清明、七月半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這足以...
春節。此詩當作于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春節,詩人孟浩然寫他自己去長安應試時的親身感受。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
是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詩題中可以看出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時間。重陽節有...
元宵節。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節選:“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